在全球经济与环境双重挑战背景下,巴西与中国近期宣布将推动一条穿越亚马逊雨林,连接南美大陆东部大西洋港口与西部太平洋港口的跨洋铁路项目。这条被称为“生物海洋走廊”的铁路线,计划全长约三千公里,将连接巴西东部的伊列乌斯港和秘鲁新落成的占卡伊港,力图大幅缩短货物运输时间,促进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流通。 这一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仅是南美洲贸易格局的重大突破,也代表了巴西与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合作的深化。秘鲁的占卡伊港于2024年十一月正式开港,耗资三十四亿美元,大部分资金来自中国航运巨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COSCO,该公司持有该港口六成股权。通过这条铁路,巴西丰富的铁矿石和大豆等主要出口商品将更快速、更高效地运往中国,货物通过太平洋运输,可比现有绕道大西洋、南非好望角的航线节省近十天时间。 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5年5月13日于北京会晤,就该项目展开深入讨论,双方表达了共同推进计划的强烈意愿。
巴西规划部长西蒙娜·特贝特直言“不折不扣地将巴西从东向西切割”,意在突出该铁路的重要战略意义。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优化出口通道,还带动沿线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 然而,这条铁路的规划路线备受关注。新铁路将穿过亚马逊州的轮多尼亚和阿克雷两个地区,途径亚马逊雨林的心脏地带。此前,巴西政府已调整线路,避免穿越印第安土著保护区,改走现有的南阿克雷公路,这一举措部分缓解了对原住民及生态系统的潜在冲击。但依然引发了环境保护者与土著权益组织的担忧。
亚马逊雨林作为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拥有无可比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价值。其对地球气候调节、水循环和碳汇功能至关重要。大型基建项目进入这一地区,尽管铁路相较公路破坏较小,但仍可能加剧区域森林砍伐,推动农业与牧业边界扩张,尤其是通过连接位于巴西马托皮巴地区的大豆和牛肉生产区。2024年,马托皮巴地区贡献了塞拉多生物多样性草原地区七成五的森林砍伐总量,铁路建成后,运输便利度的提升可能进一步刺激该地区的农业开发,从而加剧生态风险。 巴西环境保护团体和本土社区组织表达了忧虑。罗多尼亚州的Kanindé协会协调员伊瓦内伊德·班德拉指出铁路线本身对原住民地区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建设过程和随之而来的经济活动可能对生态和原住民生活方式带来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现任职于上海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表示中国领导层已批准该项目,但仍需等待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的最终审批。 铁路运输带来的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也是项目支持者的关键论点之一。巴西铁路运输秘书莱昂纳多·里贝罗指出,60%出口至中国的商品为铁矿石和大豆,这些商品更适合铁路线运输,不仅降低成本,还能减少公路运输带来的碳排放。相比海运,铁路更具速度优势和环保效益,对于加强巴西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该计划若成行,将打破传统贸易路线的格局。当前,巴西商品多经大西洋向欧洲或绕过非洲南端运往亚洲,而全新铁路将拓展物流走廊,充分发挥南美大陆东西向经济结合潜力,促进区域一体化,符合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多元化趋势。
尤其是考虑到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积极推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此次合作进一步体现了“中南美合作”的持续深化。 然而,基建合力推进背后还有更多复杂的问题待解。亚马逊地区的生态保护压力近期显著增加,非法采伐、非法开垦和矿业活动愈演愈烈,本计划能否避免成为环境破坏的催化剂,成为评价其可持续性的关键。此外,该铁路牵涉的土著权益保护、社会经济影响评估等法律程序,以及跨国协调机制,都将决定项目的最终成败。 从技术层面看,穿越多样地形和生态敏感区域的铁路建设,面临极大挑战。亚马逊复杂的水文环境、季节性洪水和地质条件均对工程设计与施工提出高标准要求。
与此同时,项目所需资金规模庞大,既涉及中方融资,也依赖巴西政府及相关部门高效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合规。 国际社会对此类跨境基础设施项目的关注也在持续增长。强化基础设施互联有助于经济发展,但如果忽视生态与社会代价,可能引发国际争议,甚至影响南美在世界舞台上的声誉。鉴于此,巴西与中国均面临平衡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挑战。专家建议,应加大环境影响评估力度,建立严格的监测和应对机制,确保项目不会破坏亚马逊的关键生态功能。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该项目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路径选择。
加速出口导向型基础设施建设虽有助于提升经济竞争力,但要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理念,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透过此次俄罗斯金砖国家峰会预计将签订的正式协议,巴西更希望借助国际资本和技术力量,实现可持续的产业升级。 生物海洋走廊铁路的未来充满变数。它既是南美洲区域贸易变革的重要契机,也是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的试金石。各方应谨慎评估项目的长远影响,综合考量经济、生态和社会多重效益,在促进区域合作的同时,切实维护亚马逊雨林的生态完整性和土著人民的基本权利。只有如此,方能实现跨越大陆的经济梦想与绿色发展的和谐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