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多国中央银行纷纷投入资源研发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希望借助数字技术推动支付系统的现代化和金融包容性。然而,国际清算银行(BIS)总经理奥古斯丁·卡斯滕斯提出的“绝对控制”概念,却揭示了CBDC远不止于一种支付工具。这背后孕育着深刻的监管野心和对传统现金使用方式的根本挑战。卡斯滕斯在题为“跨境支付:未来愿景”的演讲中指出,现有纸币如一百美元钞票或一千比索钞票的使用匿名且无法监控,这限制了中央银行对货币流通的监管力度。而CBDC则能够赋予中央银行“绝对的控制权”,通过技术手段严格限定数字货币使用的规则与合规性,从而有效监督和管理资金流动。这种绝对控制不仅仅是监测资金往来那么简单,更意味着国家机关能够精准掌握每一笔交易的细节,包括交易的时间、地点和用途。
换言之,CBDC的推广将彻底改变人们对货币隐私的认知,现金时代的匿名支付被数字时代的信息透明所取代。这对个人自由构成巨大挑战,尤其是在民众对于政府和监管机构信任度下降的背景下。当前,包括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在内的众多央行正积极推进CBDC的研究与测试。推动CBDC的理由多样,既包括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也包括促进财政政策的灵活施行。例如,有观点建议将财政刺激资金以数字货币形式发放,并设定“使用期限”,迫使受助者及时消费而非储蓄。这种设计表面上提升了资金流转效率,但实际上却限制了货币的自由使用权。
此外,数字货币系统还可能嵌入地理限制,限制资金只能在特定区域内流通,甚至可以设置针对特定行业或商户的优惠与限制,政府由此获得了“挑选赢家输家”的能力。对于技术的依赖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包括网络安全隐患和技术故障可能导致的金融中断。尽管央行普遍承诺CBDC不会滥用个人隐私,且其目标是优化货币政策、维护社会安全,防范犯罪和洗钱,公众对这一新型货币的信任依旧不足。尤其在西方国家,隐私权意识强烈,许多消费者对被监控和受限的支付方式心存抗拒,这可能导致数字货币难以全面取代现金。为规避对政府高度依赖数字货币的担忧,不少人转向比特币、黄金等去中心化或传统的替代资产,寻求更大的财务自主权。展望未来,政府和中央银行必须在推行CBDC的过程中,平衡监管有效性和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
公众的接受度是数字货币成功的关键,而这依赖于央行能否打造一个透明、公正且安全的数字货币环境。除此之外,CBDC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如何防止滥用权力,保障交易自由,避免陷入“虚拟监狱”般的社会控制。随着数字金融生态的快速演变,国际清算银行作为全球央行协调机构,将在推动标准制定和技术协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公众、技术专家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参与,也将影响未来货币系统的走向。总体来看,CBDC既代表着金融科技发展的重大突破,也带来了隐私、安全及自由方面的深刻挑战。如何在数字化进程中维护公民基本自由与权利,是全球金融治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未来几年,围绕CBDC的讨论和实践必将成为全球金融领域的焦点,影响每个人的钱包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