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法律监管逐渐成为引导和规范这一新兴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美国参议员辛西娅·卢米斯(Cynthia Lummis)提出的《负责任创新与安全专业知识法案》(Responsible Innovation and Safe Expertise Act,简称RISE法案)旨在为专业级AI创造明确的法律框架,以保护AI开发者的责任豁免,同时明确专业人士在使用AI时的风险责权。然而,该法案虽然被业界广泛认为“及时且必要”,但在具体条款和执行细节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争议。法律责任界定对于AI技术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若界限模糊或偏颇,可能会阻碍创新或埋下潜在风险。RISE法案正试图在创新推动与公共安全之间寻求平衡。卢米斯参议员称该法案是美国首个针对专业级AI责任改革的立法,凸显其重要性与创新性。
该法案主要通过为AI开发者提供有限的民事诉讼保护,鼓励技术创新者公开其模型规格,以便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人士在依赖AI辅助决策时拥有充分信息。然而,这种责任分配引发了诸多讨论。专家普遍认为,RISE法案在保护AI开发者时,实际上将风险责任大量转嫁给“专业人士”。开发者只需披露技术规格如模型卡和参数,无须承担其他法律风险,令一些观察者质疑这是对AI企业的“实质性让步”。批评者担忧该法案可能使得AI开发者免于因产品不可预测行为承担应有责任,增加了最终用户或专业操作者的负担。特别是在医疗、法律和工程等高风险领域,一旦AI发生误判或失误,责任归属模糊将带来巨大的赔偿和信任风险。
与此同时,法案的覆盖范围也被认为过于狭窄。它主要关注专业人士使用AI时的责任,但未涉及AI开发者直接面向普通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提供服务时的法律责任。例如,近期佛罗里达一则未成年用户因与AI聊天机器人长期互动而产生悲剧性后果的案例就未被纳入此法案的监管视野。此类案例凸显了需要更全面的监管标准和统一法律框架的紧迫性。专家建议,未来立法应兼顾广泛的用户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另一大争议点在于AI透明度标准。
RISE法案要求技术公开模型技术规格,但并没有强制企业披露AI系统的价值观、目标设定、偏见源头及算法训练细节。非营利机构AI未来项目的执行董事Daniel Kokotajlo指出,这种有限的透明度远远不够,公众有权了解AI背后的动机和潜在风险。不充分的透明度意味着可能的数据和偏见风险被掩盖,影响相关利益方的信任和判断。此外,RISE法案允许企业选择责任豁免与透明度披露二者之间的权衡,一旦选择不透明,有可能导致监管难以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与欧盟正在推进的2023年AI法案相比,RISE法案更偏重风险管理而非人权保障。欧盟的策略聚焦于赋予个体权利,强调用户的法律保护,并在开发阶段要求严格的安全和透明度审查,体现出较为激进的“权利导向”监管思路。
相比之下,美国法案采取了更多的“过程导向”和“风险导向”方法,侧重于专业流程规范和技术文档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两大经济体不同的法律文化和市场环境。知名法律专家菲利克斯·希普科维奇指出,保护开发者免受不合理的严格责任,是合理且必要的举措,毕竟AI系统的行为难以完全预测或控制。若缺乏合理保护,AI开发者可能因不可控的模型输出面临无限责任,极大抑制创新热情。但他同时呼吁法案应进一步加强透明度和风险治理条款,使法律在保护开发者权益的同时,切实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从专业领域应用来看,RISE法案为医生、金融顾问等提供了在使用AI辅助工具时的法律指南,但这也激发了新的风险认知。例如,医学领域有证据显示,在某些情况下,由人工智能单独作决策比人机结合的“人类在环”模式取得更好疗效,这触发了医疗责任保险、医疗差错赔偿等伦理和法律的复杂问题。
如何界定当AI承担主要诊断责任时的赔偿义务,是否由医生承担连带责任,抑或由AI供应商承担,是尚待明确的重点难题。总的来看,RISE法案是对人工智能领域法律规制的一次重要尝试,尤其是在明确专业应用和保护创新者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虽然当前版本在条款细节和执行机制上尚不成熟,但被业界普遍视作立法讨论的良好起点。未来,为确保AI技术健康发展,立法者需更加细化AI责任范围、强化透明度标准、兼顾不同用户群体及增强风险评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创新活力的同时,维护公众安全与信任。美国其他政策制定者和研究机构亦开始关注并参与这一话题,推动形成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的AI法律生态。
RISE法案如能结合专业意见完善细节,有望成为全球AI监管的范例之一。预计若法案得以通过,并于2025年12月1日生效,其实施效果将成为未来修订和完善的宝贵依据。同时,全球范围内关于AI立法的动态,如欧盟、亚洲等地区,也将持续影响美国政策走向,促进跨国法规协调。综上所述,RISE法案的推出反映了美国面对AI技术挑战时采取的务实态度,积极推动法律与技术创新的结合,但细节不足和覆盖范围有限仍是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各方建议通过不断对话和修订,推动立法迈向更全面、公正且具执行力的新时代人工智能法治格局。